现有国内外的赛马,多数的赛程为2000-8000 米,原本保留有12000 米的耐力赛的全国运动会,也从2013 年起取消了此项目,目的是保护马匹。30 多公里的距离,马匹究竟能否承受,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我身边的一位牧民大哥说:“这算什么呢,我们每年都要比的,我们的马(对这种比赛)合适得很?!倍源宋衣称诖?/div>
出于?;ぢ砥ズ推锸值男枰?,赛道旁除了必须的跟踪车辆以外,旁人是没法开车跟踪全程的,于是,赛道的终点便成了最抢手的观战地。天麻麻亮,草地上便出现一队人,在赛道的最后一段慢慢走着,有人指着道边的一个标记,那里便是这30.5 公里远程赛最后冲刺的地方。马的赛跑跟人类不同,没有空中那条横带让人撞线,事实上,标准线是横放在地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从终点那根线开始向两侧延伸,或坐或站的人群在细声聊天,偶尔传出一声高兴爽朗的笑。不时还有人高声打听:“那边开始了没有?”清晨六点半,守在起始地的朋友从电话里传来开赛的通知,这边马上相互转告,像一个大聚会。
我身边站着的蒙古大哥吊着一条手臂,据说是被马踢到了,他自己说这不算啥,就是可惜自己的马没能参加这次比赛。“我的马去年得了第二。你问去年的第一?是(来自)通辽的,今年西乌旗的马不知道能不能得第一?!彼鸵慌缘呐笥岩涣承朔艿馗胰啡夏潜呖淖既沸裕按蟾湃桃簿?0 分钟,这点路,我们的马没事。根本不需要休息,你们那里的赛马要休息吗?”我没时间跟他详细解释国际马联耐力赛的有关规则,只是问来时听说的草原上“吊马”的方法,他解了我一部分疑惑。
他们调马要从2-3 岁以下的小马驹开始着手,买马的时候一般不会选择成熟马,“都让人骑过了么,有毛病,很不好调,所以都买儿马子(小公马)。买的时候看它的眼睛,眼睛要大;要看它的头,头大的不要;还要看它的腿,细骨的能跑,骨头粗的不行;还要看蹄子,蹄子的大和小能适应不同的地面……”他的相马经讲得通俗易懂,至于吊马,这个当地人才用的词据说是他们的秘诀,这位牧民大哥讲得比较简单:“吊马么,就是提前2 个月开始,每天早上和下午(在草原上)吃2 个小时,晚上不给料;隔一天训练5-10 公里(跑步),就差不多了?!被故鞘缦晗杆盗嗽?,石哥讲:“这是在让马匹减肥。让它的身体和肺部周围没有脂肪,跑长距离的路程才不会对肺部造成负担。为什么城市里养的马没有这么大的耐力?跑的距离长了就会有炸肺的危险?就是因为这里的马几乎全身都是肌肉。当然这也与马种有关?!?/div>
赛马,是大草原上必不可少的节目。天光大亮后,道路两旁的人群更加拥挤,人人都等着第一匹马冲向终点的镜头。这些观众里,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牧民,他们手里拿着各种手机和相机,端举着对向赛道的方向。有经验的牧民看向身后的山丘,两个山包中间夹着一条小路,待会儿马匹就会从那里冲进人们的视线。我看时间已经7 点多几分了,距离他们估计的40 分钟还有不到10 分钟,这种等待让人心焦。
所有的人都在各做各的事,在各种声音里,突然有个人大喊了一声:“来了!”一瞬间所有声音消失,集体站直了身子,这一句的感染力,像极了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那一声大喊:“Amarica !”站在围栏内的人们全部回过了身,望向那两山之间的跑道,四下俱静。那里是正东方,阳光耀眼,山谷的阴影暗得让我什么都看不清,忙急切地拉住身边的人询问,他直直地瞪着前方,嘴里说着:“你看见有烟尘起来的地方,就是有马跑过?!辈恢栏迷跹稳萋砥サ哪侵炙俣?,那可是跑过了近30 公里后的速度,居然与跟在身后奔驰的越野车速度持平,身边的人议论纷纷:“(马的速度)得有五六十迈吧?”“不止,我看得有80(迈车速)!”“哪有那么快?”“这我还能看错么?”……
第一批回来的马有3 匹,前两匹齐头并进,一直到距离终点还有50 米时仍然分不出胜负,第三名是个小姑娘,落后大约100 米左右,冲刺时闷声不响。周围除了喝彩叫好声,就是一片手机和相机的快门声。然后开始四下打听,究竟哪个才是第一,这是一片热腾腾的气氛,欢呼声、叫好声、大声招呼亲朋的声音交汇在一起;准备下一场5 公里年轻马比赛的选手摩拳擦掌,相互鼓劲;远处是赛后遛马的人群,骑手们彼此招呼;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人对骑手表示祝贺。我按照照片的衣着,遍山寻觅着冠军的身影,获得第三名的小姑娘只有14 岁,个子矮矮的,她告诉我冠军是41 号。那是个个子更加矮小的男孩,13 岁的年纪,骑马已经7 年了,他的叔叔同时训练他和马匹,看到他过来用力地拥抱了一下,又回头照顾马匹去了。旁边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拉住孩子的手,用蒙语不停地夸赞。整片山坡和平地上,都是这种让人激动的气氛。
这种气氛,这种热度,这种非要亲身经历才能感受的现场,仅靠网络上的几张照片、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是无法体会的。这是一种只有草原才有的精神,勇敢!强韧!不屈!这是全民参与的盛会,每个人都是与会的一部分,这种草原的精神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每一个人心里!

绕桶世界杯选拔赛前,晚会上的蒙古舞和美国西部的赛事气氛并无不和。
连续两个晚上,是NBHA 组织的
IBHF 绕桶世界杯的选拔赛,大大的“谁去世界杯”的LOGO 一直在会场大大的液晶屏上。这种运动之所以被深处草原腹地的西乌旗接纳,我猜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特色和异国情调。绕桶比赛进入中国有7 年的历史了,这种游戏规则简单,方式通俗易懂,同时场面激烈,悬念迭起,非常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开展至今,颇受大众欢迎。在牧民的眼中,这是一项特别的活动。我同好几位当地的牧民聊天,他们都表示“看得懂,很有意思”!
7 月16-17 日在西乌珠穆沁旗的赛马场里进行的两场夜场绕桶赛,突破了常规,采用两轮晋级赛的方式,将比赛结果变得神秘,第一轮胜出的12位选手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抽签分组,进行对抗。而最让人赞叹的是老年精英组的比赛,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蔡猛,年过50 仍然认为自己年轻的王江祁,绕桶界的元老级人物贾惠林、褚文、哈玉清、何定等老将们纷纷上场一决高下。老当益壮的骑手虽然速度比不上年轻人,但他们的精神的确值得称贺。场外的观众感慨的同时将更多的掌声留给了他们。
其实无论是老年精英还是少年精英,成绩固然值得欣喜,但赛场才是他们最喜爱的地方,这是一个舞台,能经常与马在一起合作、战斗,对他们来说比一个奖杯、一个名次更加重要。这也是留给所有观众的印象吧,他们在场外看得更清楚,并且享受了两晚的精彩。这一点,随着每一位骑手出场,无论是动作流畅连贯的喝彩,还是不小心失误引起的叹息,都清楚地表现着。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在看比赛的同时,更喜欢看这种场上场下的互动,看他们因此起伏的心情,想象着,因为一场赛事,有更多的人喜爱上了马,喜爱上了这项运动。
喜欢马是草原民族的天性,中国马博物馆展品的展出,则让更多人了解马的知识和历史。身为中国马文化博物馆顾问的人蔡猛老师对此次将收藏展品送来西乌旗展出有自己的看法:“马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西乌旗的老百姓们非常踊跃,都在看各种展品,有的还在摸。能感觉到他们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要发展我们的白马文化,发展我们白马之乡,就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了人和马、人和马鞍的过去,这样对白马文化节,包括用白马文化带动西乌旗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div>

新颖的赛事规则让人对比赛结果充满期待,进入前12 名的选手等待抽签的结果。
与此同时,今年第一次尝试的马匹拍卖活动也同样被寄予了这样的希望。7 月17 日下午,中国内蒙古草原首届马匹拍卖展示会举行,共有97 匹当地蒙古马、8 匹纯血马和4 匹阿哈捷金马参加拍卖展示。第一次的尝试,也是给世人一个信号。就马匹拍卖来说,国外非常盛行,并且有很久远的历史,电影《战马》中的拍卖镜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国内很少见,尤其是这种马匹数量众多的拍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主持人介绍:“这是一次尝试?!本褪且璐嘶崛檬廊肆私馀穆簦煜て渲械某绦?,以及看到当地马匹的价值所在。
拍卖会的目的不是追求成交量,而是迈出第一步。西乌珠穆沁旗的这种尝试,让民众从茫然到了解,从而看到其中的意义和利益,这种“率先”、“开马匹拍卖的先河”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无论什么事,总要有人走出一步,才能看到后面的问题,然后解决,然后发展。多种文化的融合,不会是一朝一夕,但也不会太遥远,毕竟这里是草原,是马的故乡,在这里,所有与马相关的事情,都显得那么和谐从容。